试析学前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教学的转型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职业技能,满足未来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特殊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ESP学前英语课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ESP学前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培养具备较好语言知识功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ESP 学前教育 传统 趋势 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新时代已经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英语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同于普通高校,其目的是突出职业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学前英语教学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使用英语在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陈旧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目前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英语综合语言能力提高的要求,那么学前英语教学究竟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在这一大趋势下英语教学从EGP过渡到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ESP教学是指针对于某种职业、学科的特性,根据学习者独特的目标和需求而开设英语课程,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各异需要,是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说,ESP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仅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更为独特的是以职业能力特色为目标,对于实行高校教育素质转变具有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

  一、ESP英语教学的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职教学应该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教学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语言使用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职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及其职业性和实用性。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与普通大学差异不大,强调综合英语教学,侧重于听、说、读、写、译,把基础英语作为主要内容并强调知识性,严重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
  ESP英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以提高学习者特定职业的交际能力为目标,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的实用型教学模式。目前,ESP 教学模式已被逐步应用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正是因为ESP针对性的教育性质、教学原则及特点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也必将对学前英语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ESP英语教学是将过去传统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进化为将语言与特定知识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针对学前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其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1)能够满足学生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特殊需求;(2)以普通英语教学为起点,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3)教学以适合幼儿学习的句法、词汇、话语等为中心;(4)学习内容和幼儿教育专业、职业和活动相关,比如儿歌、故事等,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ESP教学能够将学生未来从事的幼儿英语教学与语言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科的基本技能,尽早接触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尽快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英语行业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这样,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使得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二、实现向ESP教学转型的必要性与策略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仍然比较重视EGP教学,并没有认识到ESP教学的重要性。高校的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英语与职业、专业相结合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发展方向。ESP教学的特色在于它紧密联系学习者工作、学习中的特殊需要,使学习有的放矢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少能接触基层的学前教育和教学,如果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必然会与具体的幼儿教学实践相脱离,缺乏对幼儿阶段英语教学的认知,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必然很难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从而使得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大打折扣。ESP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更能满足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提升英语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确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目标,以符合学前专业学生特点的ESP教学模式为主体。要在学前英语课堂实现ESP教学,必须改变现有的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实用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语言使用者。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基础情况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性强的课程,不能照搬本科“多、难、深”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前专业第一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教学则放在第二学期。也可适当将ESP与EGP相结合,强调技能培养,也就是从ESP教学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点:(1)设置教学情境,讲求实用,将幼儿园搬进课堂;(2)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并不断进步,提高将英语运用在专业上的能力。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英语学习不单只是一门知识的积累,更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实用工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体现,体现“学”与“用”的高度结合。
  2.应用以ESP模式为主导的学前英语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特点和学前教育的教学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探讨法、小组学习法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或走进幼儿园,开发适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的ESP实训课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同时获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在实践中完成相关任务,不断体验成功、总结经验。这样“教”与“学”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之上,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
  3.针对学前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ESP模式的教材改革。应用ESP模式进行教材改革,放弃搬抄本科的教材,设计从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出发,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教材内容。英语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相融合,能够让学生从英语中学习幼儿教学专业知识,实现跨学科之间的迁移学习。把英语中的幼儿词汇、术语和表达方式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这与其专业课程的学习相辅相成,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在实践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巩固、发展和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
  4.从ESP教学模式理念出发,实现多元化评价,进行考试改革。在学前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学校和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分数而不重视能力培养,不重视师生交流。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必然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在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中,考试分数绝对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态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此可见,ESP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谋而合,它注重学生技能的发展,侧重以职业为导向,无疑对于学前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必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大步跨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