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师范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研究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旨在为师范学校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详细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师范专业 学生 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现实生活中职业价值在人们脑海中的体现,人们将其作为衡量各种职业好坏及其对社会和自身意义的尺度。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人们对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评价以及职业情感相统一的过程,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态度。

  一、师范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现状

  本研究对1000名师范专业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其中女生占45%,男生占55%,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职业选择过于重视个人发展,忽略了社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重视的择业因素中包括自身发展、发挥兴趣特长以及经济收入,选择自身发展的占49%,选择发挥兴趣特长的占51%,选择经济收入的占84%。这些数据表明,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最重视的两个因素,也可以说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越来越现实。此外,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普遍倾向于经济发达城市,选择到偏远地区学生只占2%,由此可见,当前的大学生比较重视自身利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忽略了社会利益。
  2.职业认知比较清晰,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太过狭隘。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在总体上已经对职业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并能充分了解职业最基本的谋生作用。但是,在众多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5%认为职业是一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途径,仅有2%将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由此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太过狭隘。
  3.对职业理想比较模糊,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信心。所谓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职业上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并借助想象树立起的奋斗目标。但目前,我国众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比较模糊,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比较模糊,更加严重的是竟然有4%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职业规划。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在被问及自身未来的职业前景时表示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完全没有信心。
  4.职业情感基本上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小部分呈现扭曲的状态。所谓的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职业所具备的体验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职业情感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于用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等手段来获取晋升机会的行为,有40%的大学生对此表示鄙视,49%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理解,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做出这种行为。针对利用裙带关系晋升的情况,有47%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 9%的大学生表示羡慕,44%的大学生对经常跳槽的行为表示反对。如今现实社会中司空见惯的潜规则让大学生在面对一些原本应该受到批判的现象时,却给出了接受的态度,这正是大学生职业情感出现扭曲的表现。
  5.职业评价标准过于务实,功利化色彩突出。职业价值评价以及评价标准作为职业价值取向的关键部分,是人们用来衡量职业的好坏的评价体系。调查结果显示,最重要的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是诚实守信、技能知识以及交际能力,其中选择诚实守信的占47%,选择技能知识的占68%,选择交际能力的占73%。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但是还不够充分,因此,选择通过勤奋努力获得成功的大学生只占36%。在针对普通工人和高层白领的评价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两者社会和经济地位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小部分学生认为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社会分工不同。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已经逐渐和社会标准相统一,但其中体现出了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大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因此,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向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每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会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职业价值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生必须充分激发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完全符合自身特点职业价值取向。
  2.家庭层面的影响。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和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最初的人际活动中依赖于家长的教导,职业价值取向正是在这种教导的过程中被传递给大学生,这些诞生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大学生的职业行为、态度以及观念带来深远的影响。此外,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都会给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
  3.学校层面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价值观变革的不断深入使学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受到了更多严峻的挑战。由于学校的德育价值体系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了学生所学习的东西无法和现实生活相融合。此外,众多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过分重视对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以及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忽略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三、解决师范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师范院校应该以职业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改变以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就业信息、传播就业政策为主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加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理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其次,在教育形式上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知识性和思想性的融合。此外,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来传播职业价值观教育,并将职业价值观深入到各门学科,教育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一些价值冲突问题。
  2.开展自我教育,高度重视职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修养,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追求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价值取向。此外,大学生还应该严格规范个人行为,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完善自身的职业价值。
  3.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由于家庭成员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氛围的变化对大学生树立职业价值取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发挥出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此外,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培养具有良好涵养和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的理念,让大学生形成自主、自强、自律、自学、自护等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此外,家庭教育中的民主也十分重要,有利于营造出和睦、平等的家庭关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