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书院是中国古代非常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院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院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本文尝试借鉴书院教学方法,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找出一些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能力的好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引路,学生自免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引路人”。朱熹说:“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免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正之。则所益厚矣。不尔,则亦何补于事?”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精力放在“示之于始”和“正之于终”上,其间让学生“自免”,“自用吃力去做”。这种方法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学习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教师不能剥夺。确定了教师是“引路人”,走路的事自然是学生自己做了。《咬文嚼字》一课中有一个讨论题:对朱光潜(咬文嚼字)与马南饰(不求甚解)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来谈,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和体验。学生必须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体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二、保证时间,充分学习
    课堂和课后的时间应该尽量给学生自己支配。书院的课堂上,教师讲授,只是每次选取一点着重发挥,提倡启发式。朱熹就启发式教学曾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即教师讲论要突出重点、要少而精、要发人深思。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少讲,尽量把时间交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必要的讲授,教师也要少讲,讲重点、难点和疑点。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倡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分别呈现,目的就是提醒教师注意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把课堂学习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我在教《故都的秋》这一课时,对两个班采取了不同方式。一个班侧重讲授,另一班侧重学生自己学习,我只做必要的要求和点拨。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试,结果后一个班的学生明显比前一个班的学生掌握得好。可见,学生充分的学习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掌握得更牢固。
    三、方法指导,学会学习
    自学是需要方法的,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方法的指导。老师要少讲,多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老师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朱熹不仅重视指导学生自我修养,而且也很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学习。他的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曰熟读精思,三曰虚心涵泳,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另外,书院的许多名师为了指导学生读书,还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读书的原则和程序,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和读书的效果。如元代程端礼任江东书院山长时曾制定《读书分年日程》,详细拟定了分年读书的程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书院教师的这些做法对促进学生正确的学习、有效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读书、写作的方法,可以是名人的读书方法经验,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体验,甚至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读书的困惑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有的需要教师指导,有的需要学生自己选择和有意练习强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