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明参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 川明参;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川明参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繁殖与采种、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内容,以期为川明参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川明参又名山萝卜、明党、明参等,可药、食两用,根供药用,《本草纲目》记载,川明参可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其食用味道鲜美,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由于川明参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食用价值也高,常年用量较大,因此种植川明参效益较高且稳定。四川省青白江、苍溪县、巴中市、金堂县等地都是川明参的主产地,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 形态特征
  
  川明参植株高50~120cm。根肉质圆柱形,表面粗糙,淡黄色,上部有细密纹,内部粉质白色。茎直立,中空,光滑无毛,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枝疏散。叶互生,基生叶具长柄,基部有稍膨大的叶鞘,三出2~3回羽状复叶,中部叶片三出1~2回分裂,裂片线形;上部叶鳞片状或叶鞘状。顶生或侧生复伞形花序,每小花序有10~15朵,花蕾时花瓣淡紫红色,开后为白色,果实为长卵圆形双悬果。种子黑褐色,细小。
  
  2 生长习性
  
  川明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但不耐高温,7~9月高温季节地上部分即枯死,以宿根越夏。幼苗期喜稍荫蔽,最怕强烈阳光。生长期平均最高气温20℃左右,平均最低气温5℃左右。川明参的种子有一个后熟期,种子萌发需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干燥的种子发芽率随贮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川明参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腐殖质土及夹沙土为好。在砂性大的土壤中生长,其根的质量差,粉性小,不充实。在黏重、潮湿和含砾石多的土壤上栽培,根畸形,并易分叉。
  
  3 栽培技术
  
  3.1 良种繁殖与采种
  良种繁殖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要建好种子田,以确保有高质量的种子,特别要搞好种子的采收和保存。在种子田中选择三年生的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在春分后开始用敌克松1.5kg/hm2、甲基托布津120g/hm2和无公害杀虫剂750g/hm2对水450kg,30d喷施1次,防治病虫害。于采种前1年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果实充分发育,籽粒饱满。5月下旬至6月上旬川明参种子逐渐成熟,当种子呈灰褐色,用手轻捏能分成两瓣时及时分批采收。采收过早种子尚未完全成熟,发芽率低,如采收过晚,籽粒易脱落。采收时将每个花序整体割下,摊放在室内阴凉干燥处,室内不能堆放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如硫酸铵等),否则将影响种子的发芽率,7~10d后进行脱籽并除去杂质,阴干保管,切忌在阳光下曝晒。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